亞庇分會圓滿擧辨「孩子典範的學習」專題講座
國際佛光會亞庇分會於7月10日,假碧華麗大酒店圓滿擧辨「孩子典範的學習」專題講座。國際佛光會檀教師鄭石岩教授特從台灣風塵僕僕的蒞臨濶別六年的沙巴州亞庇市親臨主持。這一場講演,吸引了近300社會人士出席聆聽。大家隨着鄭教授的講演,思潮起伏,反省、領悟、兼而有之,獲益匪淺。
融合心理學、教育學與禪學于日常生活的鄭石岩教授強調孩子典範的學習源自「身教」的拷貝。拷貝的對象非常廣泛,包括父母、長輩、老師、玩伴、公眾人物、電視、電影、小說乃至整体的社會文化風氣等。
鄭教授以一个學生小強,真實的個案向大眾引証「身教」的重要。小強從讀書無須父母操心,到突然在中三高考前,每逢打開書本要溫習功課時,彷似得了瞌睡症,見書就睡着,成績一落千丈,原因何在?遍訪名醫無法醫冶。最終父母求救於心理諮商專家鄭教授,鄭教授以心理創傷為着眼點,帶領小強回想最美的圖象,出乎意料圖象竟是爸爸躺在沙發,面向電視,身蓋報纸,呼呼大睡的一幕。原來問題出現在小強爸爸疲倦睡着的圖象庫存在小強的記憶,成為他面對高考壓力,逃離念書困境的「身教」典範。
鄭教授如是解剖,良好的身教將為孩子帶來快樂成長,勇者不懼的面對問題。反之將鬱鬱不樂,悲觀的逃避現實。今日雙薪的家長為生活打拼,往往把最好的行為表現,發揮在職場。當拖着疲憊不堪的身軀回家後,不自覺的將不雅或消極的一面,展現在孩子面前。孩子將這些鮮明的圖象庫存在記憶,面對問題時,不自覺的將之闊大應用,在行為中表現出來。這是非常可惜的「身教」。小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鄭教授認為良好的身教,旨在引導孩子主動的學習及思考態度的養成。例如:父母親帶着孩子做家務,討論家務的安排,家居佈置;或同看一本書或卡通,引導討論故事內容,個别的看法;或者老師也可以在教室,除了上課教書之外,不經意的也談談課外最新的事物,以具吸引力的話題,在互動中建立討論的課題,引發學生的廣泛性的好奇,進而主動的思考學習。
另有,父母的「身教」也會透過好的情绪習慣,讓孩子養成樂觀的心態,以正面思考解决問題;也會透過不良的情绪習慣,成為悲觀的典範。鄭教授以以下個案,與會分享情绪習慣的養成。一個矮個子的孩子,常被同學譏笑為矮子,孩子難過的回家向父母抱怨為何將他生的如此矮小,讓同學譏笑,不想上學了。鄭教授以生動的語氣例擧兩種回答,讓大家思考如何的回答是樂觀的,何者是悲觀的:(1).孩子你可以向同學說:「每個人的發育期不同,現在矮小的我,將來可能比你高的多,不要譏笑我。我爸也說,個子長的矮不一定是壞事,當地震發生時,房子叠下來,個子高的肯定先被壓到;水災時,矮個子的肯定會先想辦法不讓自己被水淹到,高個子的抱着個子高,有持無恐的態度,最後措手不及反而可能被淹死呢!」(2).「孩子不要理他們亂說,下次見到他們遠遠躲開他們好了」。聰明的父母,你將選那一項呢?
鄭教授也指出父母時常帶孩子拜訪朋友、參於社團活動,以此啟發孩子面對長辈的禮儀與態度,人際應對將比較成熟,人際關係網絡也比較寬廣,將來做事肯定能事半功倍。生活的歷練也是另一重要的一環,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讓孩子參於燒飯煮菜分擔家務及家庭生計,訓練他有一雙靈巧的手與刻苦精神;閱讀名人傳記、觀賞藝術展或表演等,這些都有助於孩子的學習,啟發孩子多元化的智慧。另有孩子的人生態度的建立,有賴於父母以身作則帶領孩子生活在宗教的情操裏。有信仰者,面前困難時有所依靠,以信仰克服壓力。
最终鄭教授指出「身教」不是文字,也不是用來說說而以。而是必須要做給孩子看,引導孩子,給與他們典範的學習,建立主動的學習觀念、 正確的思考態度、良好的情绪習慣、寬廣的人際關係、充足的生活歷練及有信仰的人生態度。
鄭教授的講演,個案的引述似曾相識,令聆聽者感觸良多,尤其是鄭教授的媽媽樂觀的面對無錢買月并,帶領孩子做月并的事蹟,更是感人,與會者均報予熱烈的掌聲,可謂是身教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