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佛光新聞 > 佛光沙巴書院第八堂課

佛光沙巴書院第八堂課

November 11th, 2018

佛光人想要對佛學有更多認識及了解,於11月11日下午,回到法身慧命之家佛光山沙巴襌淨中心綜合教室參加佛光沙巴書院第八堂課的課程,深入經藏,開啟智慧法筵,共沐佛法中,讓身心充滿電力,提昇工作與家庭的生活妙方。

佛光山沙巴襌淨中心是秉持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所倡導人間佛教、讓社會各階層人士,均有機會依聞、思、修、證之次第修學正信佛教佛法。

這次《聲聞僧與菩薩僧》及《六和敬》的課程內容,除了有國際佛光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以教學視頻,還有妙璽法師為學員授課,豐富的教學內容讓學員悠遊在聞思修的法海中。

妙璽法師在開課前開示時表示,表示在教授書院課程的過程中,她將提出多項問題來讓大家解答,讓大家不斷思維如何把課程內容用最易明白的方式深入經藏,開啟智慧法筵,因為唯有不斷思維,大家才能對佛法的領悟也有所提升,以俾可以自受用他受用,承擔弘揚人間佛教的行者。

隨後,妙璽法師針對《聲聞僧與菩薩僧》,把學員分成兩組來個別深入探討《聲聞僧》和《菩薩僧》之五項好處,並由各組派出五位代表來為大家說明其好處之處,以俾吸引他組學員加入其組。大家從討論中,開啟箇中智慧,對課程內容有更深一層認識。

隨後,妙璽法師妙語如珠的解說《聲聞僧與菩薩僧》之差異。菩薩僧與聲聞僧同樣要修行、斷惑才能臻於解脫的境地,他與聲聞僧最大的區別在於:菩薩僧具有大慈大悲的性格,當菩薩看到眾生受苦痛煎熬時,慈悲之心油然而生,而發出拯救眾生出離三塗之苦的大願;聲聞僧看到世間的紛擾與生死輪迴的痛苦時,便生起畏懼厭離之心,只求早日出離娑婆,證入涅槃。因此,在佛教中,稱菩薩之道為「大乘」,稱聲聞之道為「小乘」。通常以大船(車)、小船(車)代表菩薩與聲聞的不同精神,也就是說菩薩以「大船」幫助眾生渡過苦海,聲聞則自乘「小船」脫離苦海,目的雖同,而精神則有分別。

她也列舉出家僧衆具有五種淨德。出家能長養善法,滅除惡法;出家能舍權位,能耐饑苦,有十八種難行能行的功德。因此,《大寶積經》說:「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高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深。」  「僧」有廣義僧、狹義僧、勝義僧、現前僧等不同的定義。根據《大莊嚴法門經》說:「出家非外相出家,乃內心的發心。」

佛陀降生人間,僧為佛陀的化身,是法身慧命的延續,如《阿含經》所說:「見僧如見佛,見僧如見法。」佛陀覺悟了四聖諦真理,並以三轉十二法輪為教育法及目標,從而達至三寶具足,再以初期的六和敬為共住規範來成立教團。一如星雲大師所建立的教團,成立了佛光山,以集體創作,制度領導、不蓄私有、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佛陀精神,以至教團有了今天的成績。

這些制度的建立幫助僧眾清楚明白團體的規章,促成大眾行動的協調,成功的維繫內部倫理有序、各司其職的秩序。這種優秀的管理智慧,讓佛教兩千五百年來,得以凝聚力量、推行佛法,以現代的管理概念來說,就是指達成共識。

佛法猶如明燈,要讓明燈永續,照耀人間,照亮眾生的心靈,就要靠制度,所以佛陀涅槃時把這個責任交給了僧團,如今保留僧團制度最完整的,只有星雲大師領導的佛光山教團,這也是七眾弟子的的道場。而佛門僧俗二眾,出家眾弘法利生,在家眾護持三寶,在家與出家眾必須各司其職,盡其本份,繼佛慧命,一起來興隆人間佛教,讓他發光發紫。

現場學員如沐法水,法喜充滿,學員除了勇於發表《聲聞僧與菩薩僧》之五項好處。彼等對於佛陀時代和星雲大師創辦的佛光山僧團制度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從《六和敬》的觀念中理解如何應用在人我之間的和諧共處,以促進人我協調、思想統一、共識共榮與同體共生的認知。從中理解六和敬也是世間的「和諧六法」,倘若一個家庭若能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無諍、美滿快樂,乃至一個團體的行持,則發揮團體的力量,進而到社會、國家,必然安定與富足。大家都期許在團體中走在修行的道路上,能夠集體創作、扶持彼此、成就道業,這也是利和同均的一環。

同時,大家也更加了解往後如何以義工的身份互相提攜、愛護,和護持法身慧命之家,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精神和內涵,弘揚到每一個角落,讓佛教更興隆。

pun 佛光新聞

Comments are closed.